11月23日,園藝林學學院副教授、書院智慧園藝方向教師黃遠帶領60餘名書院本科生走進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在專業知識與應用場景呼應的過程中感受現代農業發展。

據了解,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是以科研為中心,融科研與開發于一體的市屬專業研究所。此次活動包括室外蔬菜試驗田參觀和室内無土栽培設施觀摩,從傳統農科到智慧農業,從田間地頭到溫室大棚,智慧農業師生共話智慧園藝的“前世今生”。
“鞋底、褲子能夠沾上泥土,是傳統農科人的标志性特征,也是一大幸事。”走進試驗田,黃遠老師如是說,他倡導同學們學會感受大地的溫度,品味泥土的清香,撫摸作物的脈絡。從西蘭花到甘藍,從西蘭苔到大白菜,黃遠一一為同學們講授了相關農科基礎知識。在觀賞武漢市特色蔬菜洪山菜薹時,黃遠感慨道:“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洪山菜薹原産地的種植面積仍保留80畝,已被列入國家地理保護标志産品,實在難能可貴,這也恰恰體現了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邁入溫室大棚,放眼望去,在一個個“溫室小房”内,各類蔬菜郁郁蔥蔥、長勢旺盛。蔬菜研究所劉師傅向師生講述現代蔬菜無水栽培培育方式,展示了生物導彈防治病蟲害的新模式。他邀請師生品嘗了美味的櫻桃番茄,同時介紹了溫室番茄從育種、栽培到采收的現代化全過程。智農2406班黃海天深受震撼,他表示:“很多我腦海中的想象已經變成現實,這讓我對現代農業有了全新認識,也更加堅定我對智慧農業發展的信心”。

參觀過程中,黃遠還圍繞溫室結構、環境控制、經營模式等方面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智慧園藝微課,對研究所的科研内容進行了講解。“火車需要火車頭帶動,我們現代農業的發展也需要采取試點模式,提高核心競争力,以點帶面逐漸推廣,農業研究所不可或缺”。談及智慧農業專業,黃遠強調,智慧農業是一個交叉性綜合性的專業,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不僅是學科的多元化融合,更是要系統化、模塊化地構建知識體系,要極力避免“泛智慧化”,提高學科應用的精準性。

活動結束後,智慧農業2404班趙顔分享了感悟:“通過黃遠老師細緻的專業知識講解以及智慧化溫室的全過程觀賞,我充分體會到現代農業發展的蓬勃力量,讓我對智慧農業充滿信心”。

文字:劉太碩 餘安卓
攝影:宋思彤 王捷賀
審核:黃 遠 宋 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