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主題為“智慧農業技術及應用”的書院講壇活動順利開展。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李斌研究員、羅斌副研究員、魏曉明研究員和楊浩副研究員受邀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關于智慧農業最新科研成就的視聽盛宴,書院院務委員會主任朱龍付出席活動。活動由書院教師、副教授宋鵬主持。


光譜技術能否助力農業發展?李斌引領同學們走進了太赫茲光譜技術的神秘世界。他細緻入微地闡釋了這項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研究進展和潛在應用。他表示,太赫茲光譜技術在生物大分子檢測、農産品質量檢測、土壤及大氣檢測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這項技術在農業領域才剛剛起步,未來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命安全上還大有可為。最後,李斌寄語與會同學:“時代發展迅速,我們要抓住科技發展的機遇,融入創新鍊條,實現協同共進。我們期待更多的人才加入,為農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鍵掃碼就能知曉種子數量?羅斌向同學們介紹了種業中智能裝備的研發和應用。他談到,育種技術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曆了四個階段,從剛開始的僅僅通過肉眼觀察育種到現在的智慧育種,信息技術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羅斌以生動案例與同學們分享了他與團隊在子檢測裝備、作物表型性狀測量裝備和作物生理代謝檢測裝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他也坦誠地指出了國内智慧育種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呼籲廣大同學投身智慧育種領域,加大研發力度,實現突破。

設施園藝與智慧農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魏曉明帶領同學們領略了設施園藝智慧化新技術的魅力。他依次向同學們介紹了團隊在設施園藝智慧化研究中結構、平台、裝備和材料方面的新進展。從他的分享中,同學們認識到:設施農業智慧化是克服當前挑戰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術來賦能傳統農業,有助于實現産業生産由人工向機器生産的轉變、由市場經驗判斷向大數據智能決策的轉變。

無人機在作物表型分析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楊浩以無人機遙感技術為視角,向同學們展示了田間作物表型研究的最新進展。他強調,不管是傳統育種還是生物育種,作物表型性狀的獲取都是瓶頸問題,而無人機遙感技術以其高分辨率,行動靈活等優點,為作物表型性狀的檢測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他詳細介紹了自己團隊在傳感器研發和系統性工作方面的成果,讓同學們對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活動結束後,智農2305班賈志強同學深有感觸地說道:“老師分享的内容都極大地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對智慧農業是什麼、要幹什麼、怎麼做這些問題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也會繼續深入探索智慧農業的未知領域,促進農業發展。”
文字:李斌
攝影:木紮帕爾
審核: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