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網訊(通訊員 丁夏莉)“作為一名教師,要像蠟燭一樣,努力地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讓自己的價值體現在奉獻中。”榮秀蘭教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6年,在三尺講台上耕耘了36年的榮秀蘭光榮退休。退休後,她立即被學校教務處聘任為學校本科教學巡視員,一幹就是11年。近些年,她還兼任了77779193永利官网本科教學督導員。
2008年,榮秀蘭被推選為77779193永利官网退休黨支部二支部(植保)書記。多年來,她和自己所在的第二退休黨支部的教師們退而不休,始終發揮黨員先進性和模範性,為植保學科的發展默默地奉獻着。
從校内到校外,從思想到行動,榮秀蘭和一群平均年齡七十歲以上的退休黨員們始終活躍在教學科研督導、服務三農的第一線,無聲卻紮實地踐行着學院“紅色育人”躬耕者的責任與使命。
一顆心:要讓植保學科發展好
“我們植保學科培養的學生在企業、地方的發展情況怎麼樣,企業、地方所需要的人才标準又是什麼呢?”這個想法促成了植科第二退休黨支部的首個立項,時間是2009年初。
在這一年裡,榮秀蘭組織退休黨員與學院領導、學科帶頭人座談,了解植保學科近況與發展規劃;與植保專業老師、學生座談,聽取學生對于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的期望與要求;召開退休職工座談會,聽取黨外群衆對于植保學科發展的意見。随後,她帶領支部黨員分别前往湖北省農科院、武漢市植保站、宜昌市白蟻防治所、黃州市農科院等地進行調研,與各單位的專家、領導和校友座談,深入了解基層對于植保專業的人才需求。
在多次座談、多點調研、多種形式咨詢的基礎上,榮秀蘭與黨支部一起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彙總,整理撰寫了一份為植保專業發展建言獻策的報告。該報告在學院内反響強烈,廣受好評。“為什麼我和大家都這麼熱心呢?因為我們都有一顆心——要讓植保學科發展好!”
“我們當時得到了院裡在崗教師的大力支持,不僅有立項活動經費,還有學院學科每位教授提供的1000元、每位副教授提供的500元支持資金。有了大家的大力支持,我們深入基層,通過對全省13個站點的調研,了解了植保學科的發展情況。同時,也獲得了社會對植保專業培養人才的評價、需求和建議。”談起黨支部的第一次立項,榮秀蘭的語氣中充滿了自豪。
一種行:要把教學資源傳承好
“植保系昆蟲學科經過老一輩專家們近半個世紀的建設,積累了近2000幅昆蟲教學挂圖。因長期、反複使用且管理不善導緻其破爛不堪。但這些都是教學财富,我們不能扔掉它們,而是要讓它們重新發揮作用。”因此,榮秀蘭帶領黨支部的退休專家們集中精力花費了兩年的時間進行系統地清理、分類、修補了這些陳舊的昆蟲挂圖,并将其攝制成為電子版,進行數字化管理。
榮秀蘭說:“雖然多媒體教學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在實驗教學中将PPT與挂圖結合起來,既可以豐富教學手段,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因為挂圖不僅有利于教師講解,又可以長時間挂放,更有助于學生觀察和操作。”
在擔任學院第二退休黨支部書記的同時,榮秀蘭還擔任了學校、學院的教學巡視、督導員。在做巡視、督導的過程中,榮秀蘭發現很多實驗用昆蟲标本都很顯“老”——實驗用标本很多都是學生們爺爺輩用過的。她風趣地說:“那些标本誰願意看啊,紅蜘蛛都泡成白蜘蛛了。”于是她又帶領黨支部的退休專家們發揮餘熱,協助年輕教師在野外采集實驗标本、并制作标本盒及标本試管。

榮秀蘭向記者展示修複好的标本(供圖 曾哲政)
在退休黨員、退休教職工、年輕教師及部分學生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他們為植保專業制作了昆蟲生态标本盒366套、 液體浸泡試管300餘支,永久玻片100餘張。同時,還采集了水稻、果樹等重要農業害蟲标本一千餘份,可謂成績斐然。
但是任何成就的背後都有着不為人知的辛苦!在去年做标本的時候,她帶領退休黨員跟年輕老師一起下田采集昆蟲标本,那些學校沒有的昆蟲,甚至要外出采集。一旦獲知何地發現了一直缺少的昆蟲種類,便馬上驅車趕赴目的地。
這一年,榮秀蘭因過度勞累,再加上搜集昆蟲資源困難重重,三個月内她整整瘦了10斤。但她笑着說:“雖然很辛苦,但我感到很充實很快樂。能夠把這些教學資源傳承下去,也算是一種心靈上的安慰啊。”
一份情:要使專業學生成長好
“現在,随着大學的擴招,學校的學生成倍增長,對于衆多的學生工作,輔導員不能完全顧得過來,而班主任又面臨着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擔子真的很重。植保專業學生的成長需要‘外力’的加入!為了咱們植保專業後輩們的成長,咱們這些‘老人’需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榮秀蘭說。
“我們退休黨員時間充足,又有長期從事專業教學、科研的經驗,人生閱曆也相對豐富,可以和學生們聊聊天,談談心,了解他們的情況,作思想工作并提出參考建議。”榮秀蘭這麼說,也帶領着第二退休黨支部的黨員們這樣做了。
2014年,她帶着第二退休黨支部的黨員們開始行動了。他們首先與植保1202班結成了幫扶對子。為了了解學生們的發展意向和學習生活情況,一場新老植保人面對面的座談會如期舉行。榮秀蘭和黨支部的專家們認真聆聽同學們的發言并一一解答大家的問題。
榮秀蘭和黨支部的深情陪伴為學生們的成長提供了能量供給。已于2016年7月畢業的植保1202班王雅同學在給黨支部的信中這樣寫道:“老師們的熱情親切讓我大膽地說出了心中的負擔與疑惑,您們以身邊實例開導我,讓我放下負擔,有清楚的目标作為前進的方向,并為之奮鬥。我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愛,您們不僅是老師,更是慈愛的長輩。”
植保1202班畢業後,她和第二退休黨支部的專家們沒有停下育人的腳步,與植保1506班的故事又開始了……假期結束後的收心班會、期中考試動員會與總結會以及植保專業導論課課堂上都會出現他們的身影。植保1506班班長徐翠虹說:“我覺得榮老師他們舍得花時間和處于‘基層’的我們打交道,很貼心,很暖心。他們是一群可以傳遞能量的老師”。
如今,榮秀蘭和她所在的黨支部依舊在路上。這支平均年齡為72歲的老黨員隊伍一直在為了植保專業發展和“紅色育人”的路上勤耕不辍,釋放無盡的光和熱。
審核人:張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