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4月2日清晨,以“尋先輩足迹,傳奮鬥精神”為主題的77779193永利官网第283期問學齋系列活動在主樓順利開展。我院黨委副書記孫超、應用生物教研室教師邊銀丙、康恒、徐章逸及40餘名同學聚于此處,緬懷楊新美和劉後利兩位先生。

楊新美:大力發展祖國食用菌事業
楊新美教授的半身銅像聳立在主樓一側,他戴着眼鏡,目光溫和,深情地注視着這片多情而溫暖的大地。“楊新美先生是我國應用真菌學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曾為推動我國的香菇産業的發展鑄下不朽功勳。”陳新博士站在雕像旁,為現場的師生講解楊先生的生平事迹,而他緊緊抱着的舊書,正是他和師弟李正收集到的楊新美先生曾讀寫過的書籍。“在很多人眼裡,這些舊書可能一文不值,但在我們眼中,卻如連城之璧,”陳新飽含深情地說道,“雖然集書的過程漫長而又艱辛,但它們和真菌樓一樣,都是楊新美先生的精神圖騰,都有着屬于我們真菌團隊獨有的輝煌歲月與文化印迹。”


楊新美先生曾說:“要盡快把祖國食用菌事業搞上去。”他在有生之年一直以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為己任,以為祖國和人民做奉獻為目标,他奮發有為,敢為人先的家國情懷是為後人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劉後利:喜看祖國油菜産業發展五十年
在緬懷中喚醒記憶,在表達中傳遞真情。來自油菜團隊的陶保龍博士向在場師生講述了劉後利先生對油菜科學事業的貢獻,描述出先生深入油菜地裡和學生一同躬耕的場景,在場師生無不為之動容,紛紛向先生鞠躬緻敬。


劉後利先生曾說:“我是中國在這五十年來發展油菜科學和油菜生産的見證人。回首往事,我深感此生無憾,一生勤奮好學,無怨無悔!”先生不僅是我國油菜遺傳育種學的奠基人,更是偉大的農學教育家,培養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人才,如油菜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水稻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等。劉後利先生為農業、為國家奮鬥了一生,他雖走完了近百年的人生路,但他嚴謹治學、躬耕不辍、科研報國的精神永存人心!


“軀殼縱填溝壑去,精神猶在海天張。” 撫今追昔,鑒往知來,穿越歲月滄桑,楊新美和劉後利兩位先生的名字,早已镌刻在我國農業發展的曆史豐碑上,我們自當追尋先輩足迹,傳承奮鬥精神,不忘來時路,看清腳下路,走好眼前路,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上慨然行進!
文字:呂璐、原晨陽
攝影:莫永強、王琪
審核:李縱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