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院長朱龍付、副院長羅朝喜帶領學院農學、植科、種工和植保三田教學課程組老師到作物學三田教學基地及植保三田教學基地進行了現場檢查。除正在上課的老師外,全部課程組老師均現場參與。
朱龍付、羅朝喜先後檢查了各班種植的甘薯、花生、興趣田、無人機水稻直播田、無人機旱稻直播田、棉花田和玉米田,并向各田塊負責老師詳細詢問了學生種植情況、教學情況及日常管理措施等問題。

檢查結束後,朱龍付、羅朝喜與各位老師在植保教學基地112教室進行總結交流。課程組老師積極交流了三田課程的教學經驗,并提出了三田基地田塊要科學輪作,減輕病蟲危害等建議。在認真聽取老師們的發言後,羅朝喜表示,三田教學中智慧植保應持續推進,深入落實病蟲智能監測,加強校企合作,探索共建信息化教學實習基地。他強調,三田教學要緊密聯系産業,貼合生産實際,教師應将生産上的先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并加快現代農業實踐、勞動教育系列教材的編寫出版。

朱龍付充分肯定了三田教學工作取得的進步,表示各班教學各具特色。“三田課程是學院的特色課程,未來學院将持續重點支持三田課程建設。”朱龍付說到,“我們要讓學生真正認識農業,要坐實耕讀教育,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懷。”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了解學生特點,适應時代發展。他鼓勵教師多思考、多要求,針對當前大學生在上課方式、上課模式等方面的特點進行新的調整,适應新時代的發展。二是促進科教融合,資源合理配置。要加強科教融合,将科研資源轉化成教學資源,如麥類資源遺傳多樣性展示、玉米單倍體育種方法展示等。三是加強合作交流,豐富課程内容。作物學與植保的三田教學基地互有特色,教師間要相互學習,将物種多樣化、智慧生産等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使三田課的内容越來越豐富,充分彰顯耕讀教育的新時代内涵。
文字:袁金展、徐正華
攝影:董超
審核:羅朝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