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我院植生2009班和植生2002班的同學們一同前往八七會議舊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據了解,八七會址是民國九年(1920年)英國人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中的一個單元,館舍共三層,第二層曾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共産國際代表拉祖莫夫、拉祖莫娃夫婦的住宅。如今,這是一間建築面積3036平方米的重建原貌式紀念館,由基本陳列展廳、輔助陳列室、臨時展廳、複原會場和辦公用房構成,于1978年8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

同學們先後參觀了八七會議曆史陳列展廳中“風雲突變”、“重大轉折”和”星火燎原”三個主題陳列。在這裡同學們沿着老革命黨員曾經衣食住行的足迹,循着玻璃窗裡面的文物,回望“雄關漫道真如鐵”的過去,展望“乘風破浪會有時”的未來。植生2009班的張光裕感慨道:“百年來風雨兼程、披荊斬棘,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帶領我們走到富強的今天,憑借的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和熱情,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信念與執着。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場曆史性的偉大轉折,也被我們黨走過的偉大征程所震撼,深刻的意識到了作為青年一代的時代使命。”

“八七會議的及時召開,重鼓了全黨同國民黨反動派鬥争的勇氣,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革命從此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争興起的曆史性轉變。”參觀結束後,植生2009班的蔡昕炜認真的說道,“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令我更為深刻的認識了八七會議的偉大意義,也促進着我不斷地進行黨史學習,向着成為新時代青年而更加努力。”活動最後,同學們在陳列館門口合影留念。
據悉,學院開展黨史系列學習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大會講話精神;同時将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到紅色會址,也讓理論學習更生動、印象更深刻。
文字:張光裕
攝影:蔡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