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下午,生理生化教工黨支部召開支委會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前期支部黨員自學的基礎上,豐勝求支部書記帶領支委及生理生化教研室全體教師集體學習了五中全會公報。
生理生化教研室承擔了全校植物類生理生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教學任務繁重,教研室的中共黨員及教師兢兢業業,不斷穩中求變,完成了《植物生理學》的MOOC建設,《基礎生物化學》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并将和生科院合作完成《基礎生物化學》MOOC建設。在教學過程中,教研室做到了所有課程、所有教師、所有課堂的課程思政全覆蓋。結合五中全會精神,改革期中教學檢查方式,豐勝求書記請崔克輝老師、曾漢來老師、王滿囷老師進行課程思政示範分享及交流指導。
崔克輝老師認為思政素材的選擇應合理地、有所側重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與滲透到課程中,不能牽強附會、生拉硬拽、刻意融入,否則會降低說服力以及感染力,甚至引起學生反感。
崔克輝介紹了進行思政素材選擇的的原則:一是“與背景相适應,反差不宜過大”, 必須找好切入點,與正常授課知識内容這一背景相“協調”,“順勢”取材,從而“自然而然”的思政;二是“就地取材”,從正在正在授課的知識點 “就地取材”式來挖掘思政素材;三是協調好“做湯”與“鹽”、“主菜”與“調料”的關系,要遵循“鹽溶于湯”的原則,專業知識教育是“湯”,思政教育是“鹽”, 适度地講述素材,重點在于把握好“度”,“點到為止”;四是要謹記課程思政主要對象是學生,取材要适合青年學生的狀況。針對每個原則,崔老師都舉了2-3個實例,加深老師們對這三條原則的理解及掌握實際操作技巧。
接着崔克輝介紹了思政内容的選擇,可以從辯證法與科學哲學,人與自然合諧共生;大學生思想與三觀;科學改變生活;科學精神;“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改革開放等7個方面取材。同樣崔老師每個方面也給出了他課堂授課中鮮活生動的例子。
曾漢來老師對大學思政教育有獨特、深度的理解。曾漢來認為從孔子開始教書和育人從來就沒有分離過,“蒙學養正,知書尚禮”,“養正”、“尚禮”是教師的職責。現代教育者的任務不隻是讓學生通過考試,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三觀、形成正确的思維、獲得真實能力更為重要。課程思政可理解為“三觀的導向、品行引領、助推科學和理性思維的形成”。教師的綜合能力與文化素養、對事物/事件的敏感水平、适合自身的站位高度、獲得學生的認同程度等因素,決定思政教育的效果。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不是某個故事、實例情節的講述;而是講述者的一種态度和情感的投入,并得到聽者的認可和接受;是一種氛圍的營造,是無聲的引導,是一種能量的傳遞。
曾漢來總結了生物化學課程與思政的七個切入點:一是生化美學與審美;二是人生價值導向;三是崇尚科學精神的認同;四是擁有知識與文化的自信;五是學術道德與學術批判;六是邏輯論證與思辯能力;七是提升求知欲與探索未知。認為切忌強行插入,牽強附會,正闆教條,低俗迎合以搏一笑,長篇故事脫離初心及自我吹捧。隻有做到“平等身份,拉近距離,同感共鳴,知識哲理”才能恰當地切入。
曾漢來結合今年食品科技專業的課堂授課情況,從怎麼講緒論開始到課程結束結語,介紹了具體的思政實例。在課程第一節課,曾漢來師開場白就是:“學習基礎生化可以理解生命本質,洞察生命機理,培育嚴謹思維,感悟人生價值”,學習生物化學之後可以從分子到宏觀體現出生命之美。針對食科專業,曾漢來用“地球一日:各國的食物記錄”切入,對食科專業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讓學生自己體悟該專業的責任與價值。“科學-健康-食物”是永遠的課題,食科學生要擔當重任。接着曾老師用實例介紹了他如何将“民族與文化自信,擁有知識的快樂與自信,自然科學的研究思維,學術道德與學術批判溶入到各個章節的授課。曾老師認為課程結束語要隆重,不要錯過這個過價值與情感教育機會!不忘與第一次課提出的課程學習目标相呼應。
曾漢來認為《基礎生物化學》所能承載的課程思政元素非常豐厚,以課程知識自然直接切入點多,不需要引申與強加。建議通過收集歸納整合,建立《基礎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資源庫》。這是一勞永逸的平台性工作,很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可以提高集體教學水平,并提供菜單式解決方案。
王滿囷老師非常認同曾老師的“每位老師從上課以開始就開始了思政“觀點,認為老師要做好課程思政,老師自己的高的綜合素質是關鍵。王老師講授的課程是”生物統計與田間實驗設計“,這門課對學生來說非常枯燥,要做好課程思政挑戰比較大。覺得”四有“好老師先做好,才有可能做好課程思政。課程思政要做好教學設計,要從科學文化的修養,家國情懷,文化傳承,文化自信,國際視野多維度挖掘。并适當地梳理,不能無邊無際,自然而然地切入,每一節課有個思政點,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有思政。王滿囷就”生物統計與田間實驗設計“這門課程的特點,圍繞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分析判斷的能力來進行課程設計,進行課程思政。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具備統計的基本素養:具備對科學研究的好奇心,收集數據的能力和嚴謹務實的态度等等。王老師每次課都會在課間放一些勵志的小故事,内容涉及”三觀“、團隊合作精神、科學精神等等,讓大家自願閱讀,從不解釋,讓同學們自己體悟。
教研室老師在今天的交流學習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促動,認為三位老師高屋建瓴,循循善誘的思政融合策略,讓人受益匪淺,要好好向三位老師學習,在後面的教學中進一步提煉的。魯滿新處長說今天的支部會議就是一堂很好的思政課,三位老師的報告是多年經驗的積累,非常精彩,建議在學院範圍或者更大範圍跟更多的教師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