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黨的102歲生日來臨之際,我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第五黨支部獲評首批“全省高校研究生樣闆黨支部”。

支部依托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玉米團隊成員組建。現有中共黨員23人,其中博士生9人,碩士生14人,6人獲國家獎學金。三年來,支部在國家傑青嚴建兵教授引領下,以黨建領航樹立種業報國之志,不斷書寫玉米人的青春奮進故事。支部成員參與的《Science》成果“玉米與水稻的同源基因趨同進化的遺傳規律”能提高玉米産量10%,入選2022年中國科技十大進展。

堅持黨建領航,厚植愛農報國情懷。支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兩個确立”決定性意義,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支部理論學習規範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累計開展理論學習48次,師生結對交流17次。注重“黨建+”的學習模式,紅色實踐與實踐研學相融合,不斷厚植愛農情懷,堅定強農報國之志。

聚焦種業前沿,勇擔強農興農使命。支部傳承團隊劉紀麟先生科技報國的科學家精神,潛心科研,聚焦育種數據驅動的智能設計與從頭馴化,錨定玉米種業“卡脖子”問題,攻克玉米與水稻同源基因趨同進化的遺傳規律難題,破解玉米遺傳奧秘,構建出玉米第一代多組學整合網絡圖譜,協同在種質資源利用、基因功能解析、玉米智能育種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lant》《Genome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08篇,研發新品種13個,參與推廣種植1000萬餘畝。其中,發表在《Science》成果“玉米與水稻的同源基因趨同進化的遺傳規律”能提高玉米産量10%,入選2022年中國科技十大進展。

甘做種業候鳥,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支部成員如“候鳥”,近3年累計近100人次跨越1500多公裡前往海南島南繁3000畝基地培育新品種;投身“鄉村振興荊楚行”,駐紮襄陽智慧農業基地,深度開展智慧化種植設備訓練,帶動産業鍊實現經濟效益100萬元,為建設國家農業核心示範區提供有力支撐;紮根西藏林芝,深挖本土資源,深入農戶搜集163份多樣化本地種質。支部為海南、西南、東北等區域農技人員、農民開展玉米科學培訓累計18次,累計服務1000人次,推動區域農業現代化發展。博士生許潔婷創辦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攻關種業“芯片”,實現種業企業五年市值過億,把文章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文字: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第五黨支部
審核:熊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