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28日,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朱龍付與生理生化教研室教工黨支部和行政黨支部的部分黨員赴襄陽市保康縣開展鄉村振興荊楚行活動。保康縣農業局、堯治河村黨委與學院一行進行了交流座談。
學院一行首先來到襄陽欣禾豐農業有限公司、保康縣馬橋鎮禾豐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的橫溪種苗繁育與加工基地,在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何德剛的介紹下,支部成員深入茅蒼術穴盤育苗基地、提質增效示範基地、組培和初加工車間等處參觀、調研,了解當地茅蒼術種植規模、經營方式、市場需求、經濟效益和帶動就業等情況。生理生化教研室的王學奎副教授現場介紹了學校與當地在中藥材産業發展過程中開展的長期合作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院長朱龍付針對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談到,學院将繼續聚焦産業核心問題和生産技術難題進行科研攻關,同時校地、校企三方要協調好各項資源,以保康縣蒼術産業鍊建設的深度合作為契機,共同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随後,學院一行前往保康縣堯治河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示範調研。支部成員先後參觀了堯治河黨史、村史館、磷礦博物館和農耕文化博物館,考察了當地利用磷礦礦洞大力發展食用菌産業情況。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堯治河村從1988年以前的“窮山溝溝”變成如今的“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的艱苦奮鬥曆程。
堯治河村宣講團成員,前村委會副主任楊占傑與支部黨員們座談分享了堯治河村艱苦創業的奮鬥故事:1988年以來,村黨委一班人帶領全村群衆向惡劣的生存環境挑戰,憑着愚公移山的毅力,發揚“自力更生、團結奮鬥、和諧創業、科學發展”的堯治河精神,通過劈山修路、炸石開礦、築壩發電、改田建園、興工辦廠和文化建設,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創造了貧困、邊遠、高寒山村的發展奇迹,成為我國鄉村振興山村發展的典範。

座談會上,楊占傑與支部黨員深入交流,堯治河村堅定“苦熬不如苦幹”的信念,從排除萬難發揮磷礦資源優勢,到自力更生建立發電站自給自足,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态發展之路的變遷曆程讓支部成員們獲益匪淺。在考察堯治河村的路上,類似“黨員能吃苦,黨員能吃虧,黨員能奉獻”的文化宣傳讓人印象深刻。朱龍付更是将堯治河村的成功原因概括為“四個一”,即:有一群有堅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為百姓謀幸福的黨員,有一位發展思路清晰能排除萬難、善于管理的帶頭人,有一張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的規劃藍圖,建成一套共同奮鬥、共同富裕的鄉村綜合治理體系。

文字:豐勝求 練人傑
圖片:生理生化與行政教工黨支部
審核:朱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