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77779193永利官网第十二期“求索苑”活動于問學咖啡廳開展。楊細燕教授、肖英傑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求學路上所遇到的機會與際遇,為同學們答疑解惑。

楊細燕老師談到,自己最初的研究是原生質體,但為了能夠更好的适應國家需求,在不斷與自己和團隊做“鬥争”後,轉變了研究方向,從2013年到2023年開始十年的棉花抗旱生物研究,從剛開始的什麼都沒有,到現在有了一些突破與收獲。她鼓勵同學們要有想法與沖勁,要有自己要把科學問題做到什麼程度的目标,當研究有進展或者遇到困難時,學會與導師溝通。在日常學習中,要注重積累與準備,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科研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她勉勵大家,科研有時會遇到“黑暗”,但再堅持一下也許就能見到“光明”。

肖英傑老師分享了自己認為的機會與際遇,正如電影《阿甘正傳》中提到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他談到,自己的人生是很多變的,從最開始的博士畢業時的充滿傲氣,到找工作時受到打擊,再到在博客上與嚴建兵老師的“相遇”後開始做博後,博後期間從最開始的油菜轉換到玉米的研究,靠着自己的沖勁與多年的積累,最後,入職華農成為教授。肖老師感歎道,是自己的努力和積累,讓自己面對機遇的時候更從容。
面對同學們的疑問,兩位老師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Q:研究生期間突然面臨換成完全不一樣的課題,心态要如何調整?
楊細燕老師回答道,換課題的情況可能是課題難度高,一直研究沒有進展時,當出現這種情況時,需要有一點心理準備與破釜沉舟的勇氣,接受換課題的事實後一步步的建立實驗的基礎。
肖英傑老師談到,課題在進展的時候,突然要換課題,首先,要想一下是否是與導師缺乏溝通,導緻信息交流不夠;如果是課題有點難度,進展不順,但自己不想換,這就需要自己有一股狠勁去沖,要有比較好的抗壓能力。

Q:一些生物學問題在拟南芥中發展的很好,但在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中卻發展緩慢,這種現象老師是怎麼看的?
楊細燕老師回答道,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研究與實際應用糧食生産息息相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這是模式植物拟南芥無法比拟地方。但是玉米、水稻等作物相對于模式植物拟南芥來說,基因組較大且複雜,因此相對于拟南芥來說研究難度較大。
Q:關于人生的選擇,老師們是從開始就堅定的選擇了這條道路,還是邊走邊看,自己應該怎麼做選擇,需要考慮什麼方面?
“選擇我所愛的,愛我所選擇的”。楊細燕老師解答道,她會尋找身邊優秀的人作為榜樣,激勵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慢慢的成為他那樣的人。不斷的設立目标,充滿激情的去做事情,要有不服輸的個性和信念。
“興趣是唯一的問題”。肖英傑老師談到,我們未來能幹什麼,興趣可能會變,這其實更取決于我們的成就,我們需要找到那個可以使自己興奮的地方,建立自信,逐步的向外擴展,有自信什麼都能幹。

活動最後,學科部與研植2202班的同學們為兩位老師送上了準備的小禮物,并和老師一起合影留念。
審核:任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