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植科俊秀”訓練營主題培訓第二十三期“閱讀——自我的風景”于三綜B308舉行,本次培訓邀請到77779193永利官网圖書館副館長周迪老師就圖書館資源利用和高效閱讀的方法為大家進行授課和分享交流。
培訓的開始,周迪老師以“為什麼讀書?”問題詢問大家,她談到:“我們雖然從小開始讀書一直到大學,但在大學裡,‘為什麼讀書’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思考。”接着,周迪老師又問“何為大學?”,并引用《禮記》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和“古之欲注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注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注在格物注。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她解釋道,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由來,正如習近平主席對我們當代的中國青年提出來的“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我們要做到這四點就需要讀書,讀書是自我成長、精神世界的豐饒,“閱讀”是通向自我成長的佳徑,周迪老師還向大家推薦《閱讀是一座随身攜帶的避難所》,她認為:“無論是我們處在多難的時候,我們拿起我們自己喜歡的書,這就是我們的自己的一個小世界”。

下面,周迪老師就“該如何讀書?”這個問題展開了讨論,書的構成要素有“封面、封底、前言、後記、序跋、目錄、正文、附錄、索引、ISBN、出版社、作者、出版年、價格”,其中ISBN(國際标準書号)相當于書籍的“身份證号”。周迪老師引用楊绛的散文集中的“讀書好比‘隐身’地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竭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别,或另請高明,和它對質”。她解釋道,“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就是閱讀時的略讀和粗讀,拿到一本書時,先看書名和序言,接着讀一下作者簡介,了解創作背景,翻開目錄頁,目錄是我們閱讀時“出行的導航”,然後,可以挑一個篇章來看看,最後,如果有後記,可以翻開閱讀一下。而“經常去,時刻去”則是複讀,“經典常讀常新”,四大名著是我們初中時的必讀書籍,但當我們有了新的人生閱曆,再重新去讀就會有新的思考,讀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最後,周迪老師對“讀什麼書?”做出了解答,首先,可以從自己喜歡的書入手;其次,可以從獲獎圖書開始,例如:文津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政府出版獎圖書獎(國家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或者可以從優秀出版社入手,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我們在學習中會讀到各種的專業書,但如魯迅先生說的“年青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書,也就是課外書。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對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迪老師補充道,“我們要‘進入專業’,又要‘走出專業’,找到适合自己的書”。
2022級趙雪婷同學和2021級喬龍威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喜歡的書。趙雪婷同學分享了白落梅的《陳迹·清歡》,她談到這本書語言清麗,意境深遠,在如今匆匆的紅塵中,能給人一種心靈上的甯靜。作者用清麗語言描述了古物帶給我們豐富的文化内涵,似涓涓細流沁人心脾的落梅以其優美典雅的文筆,将這其中的閑情逸緻娓娓道來,點綴以詩詞典故,向讀者鋪張開了一卷美好的畫軸,其中的風華,讀者自知。以唯美文筆,寫盡世間風雅之物,诠釋風雅之美,與百萬讀者共品古物的意蘊深長。字字句句都流出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傳統文化傳遞給我們的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全書中,她最喜歡的還是作者對儒道佛三家的描寫,“放舟野渡、獨釣寒江,或卧醉凡塵、坐禅浮世,皆是修行。”她認為,“隻要心中堅定信念,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在修行呢?”

喬龍威同學分享的書籍是《小王子》,這是一本童話書,用童話一樣的簡單的語言,配上了一些圖畫,講了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去看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孩子的想象,有年輕時候的愛情,中年時候的愛情,有大人的不幸,他覺得這本書中充滿了哲學,能帶來一些非常純粹的感動。比如小王子在旅途中和狐狸的故事,讓他很有感慨,就像是愛情一樣,要建立這種關系需要漫長的時間與耐心,但當建立這種關系時,也需要做好離别的準備。這本書讓他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讓他進一步認識自己,審視自己。

周迪老師對兩位同學的分享作出了評價,兩位同學在閱讀時,加入對人生的思考,都将自己喜歡的書變成了“自己的書”。趙雪婷同學分享的《陳迹·清歡》散文集文筆很好,書籍可以給我打開一扇窗,讓我們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喬龍威同學分享的《小王子》,相當于一本經典,适合一讀再讀、反複讀,當你有了新的人生經曆再讀時,領悟是不一樣的。

最後,在場的同學提問,“當今社會,自媒體等不同的讀書方式流行,這對于我們讀書會有負面的影響嗎?”周迪老師解答道,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自媒體閱讀的優點是可以讓我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但是,當我們要閱讀學術專著或者小說的話,可能會有種“盲人摸象”一樣,隻有局部的印象,沒有整體的視角、全局的觀念,所以,當你真的喜歡一本書時,還是需要去閱讀原書。
“我們應該如何對正确閱讀進行正向的引導?”周迪老師解答道,可以三五好友一起坐在一起分享自己讀的書,或者放下手機,隔絕外面的世界靜默的讀一本書,自己與自己對話,傾聽一下自己内心聲音。
文字:何婷芬
攝影:肖陳晨
審核:任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