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立足當下,走出焦慮”。3月28日,77779193永利官网第八期“求索苑”活動于問學咖啡廳開展。陳亞州教授、馬康生副教授與20餘名研究生分享了自己求學心路曆程,希望借此助力大家走出“焦慮怪圈”。

“從點滴開始緩解焦慮”
“有焦慮代表着有追求,但是要拒絕過分焦慮。”陳亞州教授表示,焦慮往往是結果與預期不符導緻的,這在科研生涯中很常見。這更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才能真正緩解焦慮。面對難以完成的目标,隻有從一點一滴開始,不斷地添磚加瓦,才能建立起高樓大廈,從根本上解決焦慮。馬康生副教授建議,可以把大目标變成一個個小目标,通過不斷完成小目标先樹立起自信心,同時注意溝通與休息,多和導師溝通交流,也可以降低焦慮影響。

“做自己的主人”
針對科研過程中令焦慮的一些問題,有同學問道:“面對一個非常困難的探索性課題,我非常焦慮,一直做不出有效的成果,師兄也建議我換個課題,我該怎麼辦?”陳亞州教授建議,首先不要受影響,排除外界因素,自己客觀地判斷課題是否可行。在具體地實驗過程中,先要保證可以反複觀測一個有效可信的結果,然後不斷優化實驗條件,排除誤差,找到關鍵要點。倘若其中有無法實現的步驟,可以和老師讨論,以尋找謬誤點。馬康生副教授補充道:“如果覺得不可行,要找到充足證據說服老師,證明這個課題不可行需要更換課題。”
另一個同學問到:“遇到全新的課題,不太了解,無從下手,該如何邁出第一步?”陳亞州教授表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看文獻,尤其要深挖本領域英文原始文獻。還可以求助他人,向了解的人學習。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需要自己去努力。


“提前規劃,堅持前進”
針對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同學們問到:“如何提升英語水平并高效利用時間呢?”積累永遠是最痛苦但最有效的,且必不可少的過程。”陳亞州教授認為,讀英文文獻是最好的方法。他從自己學習的經曆出發,認為研究生需要精讀至少50篇英文文獻,做筆記記生詞、不斷熟悉經典文獻中句式和單詞。這是一個前面痛苦後面适應的過程,沒有捷徑可以走。
合理安排時間來提高效率,是一項非常難以掌握的技能。陳亞州教授說:“對于研究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盡量集中時間工作,避免碎片化時間。減少緊迫但不重要的工作,将大片時間安排在重要但不緊迫的科研任務中去。”

活動最後,老師們鼓勵大家,實驗不理想并不可怕,但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科研壓力太大,要及時溝通,必要時可以給自己好好放個假。健康的身體與健全的心理,是做好科研必備因素。
文字:嚴昱文
攝影:覃楚惟
審核: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