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紅色三助計劃”科研小課在分子樓103報告廳順利舉行。紅色三助計劃導師黃俊斌教授、姜道宏教授等、全體“紅色三助”學員等60餘名學生參加了分享會。
分享會上,姜道宏教授以“植物疫苗促進糧油作物抗病增産提質增效綠色技術創制”為題講授了真菌病毒介導的植物疫苗世界,探索“化敵為友”的奧秘,了解植物保護發展前沿。

姜道宏以植物疫苗為切入點,圍繞核盤菌及其真菌病毒、核盤菌寄生禾谷類植物、植物疫苗概念和制備以及植物疫苗應用試驗示範等方面展開詳細介紹,重點講解了其團隊利用DT-8菌株攜帶的一種真菌病毒SsHADV-1創制植物疫苗,成功實現“化敵為友”,促進水稻、小麥等作物生長和抗病的科研經曆。
“植物疫苗可實現多病同治”,姜道宏談到,植物疫苗破解“一病一方”的困局,助力農藥化肥減施,為良種提供良護,實現提質增産、綠色高效,改變了真菌病毒防病應用的策略,使更多的引發病菌緻病力衰退的真菌病毒能成為有益微生物資源。目前國内外微生物源農藥的開發和利用遠遠不能滿足生産需求,有益微生物的發掘和利用需要新視角、新理論和新技術。展望未來,姜道宏希望開辟有益微生物資源挖掘新途徑,深入研究植物疫苗促生、抗病機制,把更多的植物病原真菌、無緻病力菌株開發成植物疫苗。
分享後,姜道宏向同學們提出三點倡議:一是要争做科研路上的開拓者,拿出“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的心态和勇氣探索未知世界;二是運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思維,要在大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交叉合作和互利互惠;三是懷揣“大視野”和“大格局”,以批判性思維,從多角度看現象、看本質。
針對同學們“如何看待生物防治菌株的近親是植物緻病菌的情況”的問題,姜道宏解釋道:“雖然近親可能是緻病菌,但是環境選擇的作用更大,環境選擇會使優勢群體保存下來,緻病菌的群體會被環境淘汰。”
黃俊斌就“紅色三助是什麼“的問題與同學們交流。他談到,“紅色三助”活動是學院植保教工黨支部的特色活動,注重助學、助研、助發展,通過黨員教授與學生結對幫扶,幫助學生提前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來。“同學們要提前做好人生規劃,與紅色三助優秀的學長學姐積極交流,不斷進步、追求卓越”,他鼓勵與會同學要積極地參與“紅色三助”活動,在師生交流、朋輩交流中找到科研興趣、人生志趣。

文字:朱芸瑤 餘安卓
攝影:莫永強
審核:黃俊斌